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2024最新官方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嵌入式”养老能否促养老产业规模化?
发布日期:2016-11-29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2192

养老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集体忧虑,也成为有志于此的企业的新赛道。

根据民政部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近1.44亿人,占总人口10.5%。另据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报告,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

2531170_164827412000_2.jpg 

机会和难度同样明显。虽是一片“蓝海”,但高昂的人力成本、大城市居高不下的物业价格足以侵蚀掉养老机构大量利润,加上“养儿防老”等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阻隔,中国式养老机构的运营近乎是孝义、标准化服务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术。

房企的尝试

北京万怡医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永玲每天都在实践这样的平衡术。她的工作,是为北京万科管理养老项目。有50%的阳光中庭,也有台球桌,还可以打牌、看电视,两人一间,可以常住也可以“日托”,在京郊房山这个刚刚亮相的“嘉园长阳长者中心”,于永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与已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的传统地产开发不同,养老本身是一个微利行业,员工及成本控制需要特别合理的配置,目前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在国内仍然比较少见。

尽管如此,万科将养老作为了探索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万科集团副总裁刘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养老产业规模化,做成独立生意,而不是某种业务的延伸。如今,北京万科逐渐建立起了三条产品线:城市机构型的怡园,偏重于照顾半自理老人,甚至失能、失智的老人;CCRC大型综合养老社区随园,主要面对健康老人。而上述“嘉园”则是第三种形态,开在社区里,规模相对更小,但可以做一些日间照料服务、康复上门服务、卫生家政服务等等。与之前重护理的城市机构型产品不同,这类“社区嵌入型”养老中心的客群是更广泛的居家社区老人群体。

于永玲介绍,比较而言,大型养老机构的好处是规模相对大,拥有足够规模后相对更稳定,而嵌入式规模小,增强客户粘性需要嫁接做大量外部资源嫁接,引入更开放、多元的服务。她表示,北京万科计划以轻资产的方式运营这类嵌入式养老项目,即不持有资产,主要负责运营,同时将服务标准化,为规模化做准备。她的同事、北京万科医养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垚这样表述嵌入式养老存在的逻辑:“养老的人群真正需要住到机构里的比例并不高,在北京,90%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嘉园的产品线就是针对这部分老人,让他们在社区在家里就可以便捷地享受一些养老服务。”

的确,习惯了居家养老的中国人已经开始考虑这种“有距离的亲密养老”,一些地方政府也行动了起来。《解放日报》今年6月报道称,上海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上海将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颐养天年。而合肥、太原、西安也都在探索或实践这种模式。

难点在哪里?“最大的问题是支付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整个行业要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于永玲说,在没有商业保险产品提供支撑的前提下,老年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都是限制养老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也曾对记者分析,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三大瓶颈,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导致企业观望,如果金融市场 不开放,资本不愿意进入。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同时要对接很多的部门。另外,专业人才也很缺乏。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郭桂芳给出的数字是,我国现有护理人员总量与老龄社会需求量相差巨大,缺口至少数百万,农村和基层护理人员短缺更严重。

“要学会过苦日子”

养老无疑是门慢生意。于永玲感慨,做养老要“学会过苦日子”。嘉园长阳长者中心的院长阎露露也说,对于企业而言做养老是艰难的,政府没有补贴,能坚持做养老这门生意的企业,看中的是其未来的前景。而王垚则总结,行业的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老产业缺乏服务方面的经验;二是由于居家养老占据主流,而政府保障性机构提供的又是基础服务,因此,对于中高端的养老需求,没有与之匹配的市场化标准。

006aVt0Dgw1eww21u9wn9j30hs0ay0uy.jpg

尽管困难重重,但一切都在向好。上月11日,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三天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要求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北京万科目前也在尝试与政府、医疗机构合力打造养老项目。还有保险公司等企业力量,也在积极探索养老机构的盈利路径。另据第一记者了解,北京万科的光熙门怡园就在经营上已经实现打平。截至2016年6月底,万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青岛、成都等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开业运营了超过30个养老项目。

出生与死亡,就像日出与日落一样不可避免。衰老意味着能力的丧失及死亡的威胁,而衰老和死亡却远不止是医学问题,不能简单以现代医学的临床视角去思考。“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当下中国中年“中产”们较早的开始担忧养老问题,这是社会观念进步的体现。然而,如何优雅的跨越生命的终点,大多数人仍缺少清晰的图景。

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白宫健康政策顾问、美籍印度裔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曾写过生活在养老院的美国老人杰西的愿望:她想要的是一所小小的房子,有一个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里面要有她喜欢的东西,包括她的猫、尚未完成的项目、维克斯达姆膏(一种感冒药)、一个咖啡壶和香烟。要有人帮做她自己无法做的事情。她可以锁上房门,拥有自己的家具。任何时候她都可以如愿拥有隐私。她会做回杰西,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人,而不是一个睡在病床上的病人。

中国的养老现实,离杰西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希望随着产业的发展这个距离能尽快缩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终将成为杰西。

 

*文字来源:第一财经网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