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有近900万高校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应届生作为职场新人群,该群体的就业形态、雇佣结构、对行业、岗位以及城市的偏好和行为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及社会层面与就业市场的互动。近日, BOSS直聘发布《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围绕就业市场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薪资的趋势,以及应届生对行业、领域以及城市选择的行为情况展开探讨。
报告显示,2019年应届生岗位供给充足,就业市场趋于稳定。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同比提高7.5%,其中本科生平均薪资涨幅*大、理学专业人才居各专业大类榜首;应届生扎堆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吸引力首次跌破30%;互联网行业对应届生需求首次出现增幅放缓,而电竞、5G等热门领域对新鲜血液示好;雇主的人才观全面从重视“人才数量”转向“人才质量”、对于应届生的学历和技能要求增加、应届生求职竞争力内部分化持续拉大。
本次报告使用的数据来自于BOSS直聘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核心数据抽取时间段为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BOSS直聘研究院抽取了300万2019 年应届生样本。其中,专科毕业生占比48%,本科生占比49%,研究生占比3%。
2019年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求职竞争力内部分化将继续拉大
2019年应届生岗位供给稳定,应届生招聘薪资水平普涨。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为5610元,较2018年同比提高7.5%。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招聘薪资为5909元,同比增长10.2%,其涨幅*大;应届生就读专业分类上,理学专业人才平均期望薪资为5981元,居各专业大类榜首。工学专业人才供给数量最为充足,占比达到32.2%。
数据表明,2019年应届生求职难度加大,求职竞争力内部分化将继续拉大,名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一方面,各学历和毕业院校均对平均薪资有所影响。专科毕业生平均薪资涨幅低于整体平均涨幅,双一流高校平均期望薪资达到6721元,较整体平均期望薪资高出27.3%;另一方面,针对互联网技术类岗位,企业对于应届生的学历门槛持续提高。2019年相关岗位内明确要求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达到52.2%,而AI岗位近六成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认为,应届生求职难度还将继续存在,这或与企业全面提高求职者的学历和技能要求相关。她继续解释道, “ 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雇主的人才观正全面从重视“人才数量”转向“人才质量”,对于职场新人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同时,我们还发现今年各学历层次的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均低于招聘薪资,为三年来首次,反映了压力下应届生的应对策略,而企业的定薪则根据更高的人才标准进行调整,这种动态博弈将持续存在。”
一线城市应届生吸引力首次跌破30% ,深、上、蓉高校应届生留存率位列前三
青年劳动人口对于新一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过去两年的“人才大战”中展现无遗。2019年毕业生近四成首选新一线城市发展,也是一线城市应届生吸引力首次跌破30%。
新一线城市的“新经济”岗位容量正在快速提升,成为了吸引年轻人选择的基础条件。数据显示,2019年新一线城市对应届生岗位的需求占比首次超过一线城市,杭州、成都、武汉和西安对应届生的需求尤为明显,占新一线城市需求总量的46%。
BOSS直聘研究院就业均衡指数用来综合衡量一个城市对外埠高等教育学历人才的吸引能力、本地高等教育实力和毕业生留存能力。根据就业均衡指数显示,深圳人才就业均衡指数遥遥领先,与2019年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榜单相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2019应届生就业均衡指数小于1的7个城市, 均为新一线城市。常濛表示,“如何留住青年人口的根本,还是在于岗位扩容是否可持续,产业结构是否合适,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跟得上等各个方面,对新一线城市也是个长期挑战。”
互联网、金融和汽车行业应届生需求渐缓,电竞、5G等热门领域对应届生青睐
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和汽车行业对应届生需求增速显著放缓。其中,互联网行业增速为五年内首次放缓,同比增幅为26.9%;汽车行业面临国六标准逐步实施,新能源汽车指标大范围开放,消费端呈现出疲软等近况,销售量极具下降。2019年1-8约,在整体招聘需求增幅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汽车行业中销售岗位的占比由2018年的15%上升到2019年的25%,侧面印证了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消费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泛文娱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应届生的吸引力逐年走高,增幅高达137.6%。事实上,这与以直播、短视频、内容运营、新媒体策划等为代表的泛文娱行业岗位,在任职要求上呈现⾼度年轻化的特性有关。
“Z世代”注重兴趣导向的求职心态对于就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在2019年校招季,电竞、5G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等新职业的五个新兴行业受关注度较高。其中,游戏行业(包含电竞)的应届生岗位占比最高为5.0%,反映出热门新兴行业对新鲜血液的接纳能力相对较高。
封面新闻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