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当前位置 > 2024最新官方 > 媒体中心 > 政策信息 
上海试水“柔性政策” 不拘一格纳人才
发布日期:2017-07-13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2622

继去年出台上海人才政策“30条”,不再将外语、计算机作为硬性“敲门砖”后,沪上人才政策又有新尝试。


上海金山区12日对外发布人才新政策,其中指出对文化领域试水推出“首席岗位聘任制”,每3年选聘一次,聘期为3年,培养专家型人才;让被学历等硬性条件“卡住”前景的“偏才、怪才”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天地。


在中国古体诗词赋文领域颇有造诣的张青云是上海一名图书馆专业人才,其执笔创作的《上海赋》《金山赋》等作品文采斐然,却不能参与职称评定等传统人才考量机制。


而有了“首席岗位聘任制”新机制之后,这批专业领域的“偏才”有望得到“新伯乐”体系的赏识。


“设置首席岗位聘任制,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人才条框限制,让更多有专长的特殊人才,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张磊介绍说。


这样的“柔性引才机制”并不限于文化领域。上海金山区还在化工领域尝试“互联网+人才”举措,让海外人才即便难以“身在上海”,也能通过互联网远程贡献智慧。


地处沪郊的金山区只是上海因地制宜扩揽人才的一个缩影。伴随着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上海需要更多的人才供给,正在打破传统框架、加大引才力度。


今年6月,上海新政明确符合条件的外籍高校毕业生可直接来沪工作;上海纽约大学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来自美国的泰勒•保罗•罗瑞克,获得了中国首张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证。


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李萌告诉记者,发达国家正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近年来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其在新一轮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竞争优势:纽约实施了高科技人才输送管道项目、东京一贯重视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的培养与激励、柏林注重对制造业领域年轻人的职业教育培训。


李萌认为,上海目前正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产业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流动制度的改革创新,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及良性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