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督查激励通报中,深圳获得“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多项激励。这只是广东坚持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计超2500亿元,三年增长39.03%,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5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
加强制度保障,打造产业发展“好生态”
今年3月,随着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先后落户,深圳的“诺奖实验室”已增至7家。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其背后是深圳不断通过加强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生态。
深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积极争取落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高等院校,实施包含“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十大海外创新中心”等“十大行动计划”。
在营商环境方面,该市先后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措施,在落实国家统一降电价基础上,对先进制造业和工商业用电成本分别再降20%和10%。2018年为企业减轻电费负担40亿元,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6%。
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8万件,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超过3000家、总量超过1.4万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提升“双创”氛围,塑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最高300万元年薪!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轰动。
近两年来,广州开发区出台了“美玉10条”人才政策,专门成立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筹集各类人才住房6000套,发放人才绿卡214张,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9人,区科技领军人才11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名,培育14个“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
截至2019年4月初,全区96个创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和35个创客空间,共吸纳社会各层次人才63134人就业。园区累计孵化科技企业4197家,在园企业3629家。全区科技企业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瞪羚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四。其中,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园区自2016年5月获批首批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以来,闯出了一条“双创”升级版的新路子。在商务部组织的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考核评估中,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排名首次位居全国第一。
在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督查激励通报中,广州科学城园区与深圳市南山区一道入选“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质量先行”赢得,经济发展“新优势”
作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深圳狠抓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始终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形成了以质量先行赢得发展主动的深圳经验。在《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建设16个质量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14亿元。
2018年,深圳质量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投资5.9亿元。以国家级服务平台建设为龙头,抓质量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国家环保产品检测中心、国家光伏产品检测中心通过验收,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车联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准筹建,启动筹建“中国计量院技术创新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共建“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解读深圳发展“密码”的一把钥匙。2018年,深圳GDP超过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同时,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2%、6.1%,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不仅是深圳,扎实推进质量强省战略已成为我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连续四年在国家质量提升工作考核中获得最高等级A级,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7.6万家企业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共8.2万张,占全国总量的15.6%,居全国第一。
南方网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